数十个剧组陆续登台,整个红毯持续了100多分钟。
主办方更是骄傲的称之为“亚洲第一红毯”,可是整个电影节过后呢?
给观众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?
经历演照门后,谢停峰、张波芝、cas一家三口齐聚上海?
又或许是导演冯小钢在论坛上关于植入广告的炮轰。
还是春秋院线总经理吕建民与青年导演谁骗谁的口水战?
还是因为鄢颇被砍事件,一直陪伴照顾被打的李小然?
抑或是跟沪上电影节毫无关系,却来蹭热度的日本女邮的沧精空?
除了这些,得奖最多的两部影片,《碧罗雪山》是国产,大家多少会关注一点。
其他两个得奖的外国影片,还有没有前来参加电影节,却得了影帝和最佳导演的外国友人,又有多少人关注?
沪上国际电影节说是a类电影节,但距离真正的a类电影节,例如柏林国际电影节、戛纳国际电影节,显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!
尤其是电影节在主竞赛单元选择的十五部参赛影片,做法十分不专业、不成熟。
一些不知名国家的二三流影片,实在烂到令人发指。
本来两部国产电影突围而出不是什么难事,但最后呼声最高的《海洋天堂》颗粒无收,确实让人感到不解。
因为当时就连电影节某实权人物也私下承认,今年的竞赛片并没有比去年好多少,甚至可以说几乎维持在同一水准。
几部影片没有多少差距,出现双塔模式,将奖项大多都颁发给两个影片,这是十分不合理的。
2009年的评审团因为制造了皆大欢喜的场面,拿奖影片分散,两部中国电影都拿了奖,遭到一些人的诟病。
2010年参展的影片情况差不多,但是吴白鸽为首的评审团,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。
他们集中追捧两部电影,完全排斥其他电影。
这种做法是比较少见的。
例如柏林、戛纳等成熟的a级电影节,除非是真正经典的电影,一般都是排排坐、分果果,皆大欢喜。
很少出现这种双塔模式,将奖项大都颁发给两部影片。
获奖的影片的质量和关注度没有,那电影节还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关注吗?
不可能的。
《一吻定情》和《碧罗雪山》都是不会引起很多人关注的影片。
成熟的电影节,会给这种电影奖项,但是不会将奖项集中的分给这类电影。
这样对于电影节的发展和影响力扩散聊胜于无。
这恐怕也正是沪上电影节和其他电影节的差距之一。
评审团和电影节主办方,对于评审电影获奖跟电影节之间的关系,还是没有统一清晰的概念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复秦 一剑捅穿这民国 一念贪婚 我要青梅变凤凰(重生) 重生后我靠着年代系统暴富了 锦衣杀 余生有你自安好 九折成医[女尊] 劝你对我好点 我不是超级武者 重生梦联网 布衣锦华 九零空间小神医 都市蚊神 农家小团宠的躺赢人生 金灿灿的1998 画颗星星照亮你 名门宠婚:辰少的惹火辣妻 穿成爱豆隐婚妻 逃离人渣的方法[快穿]